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
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
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和体格评价结果,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喂养与营养指导。
母乳喂养
产前准备: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(12~14公斤),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。
尽早开奶: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。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,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。
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:姿势、次数
根据婴儿体重增长速率衡量营养状况,强调按需喂养,避免过度喂养。如果孩子体重增长不足,则需要根据期望的年龄别体重,增加喂养次数,或增加每次奶量。
0~3月龄婴儿:按需哺乳,每天喂8次以上。
4~6月龄婴儿:逐渐定时喂养,每3~4小时一次,每日约6次,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,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。但有个体差异,需区别对待。
食物转换
建议开始引入为6月龄,不早于4月龄
第一阶段食物:谷类食物、根茎类蔬菜、水果
第二阶段食物:7~9月龄,肉类、蛋类、鱼类、豆制品;10-12月龄,添加动物肝脏、动物血、鱼虾、鸡鸭肉、红肉
幼儿:每日350~500ml乳类,1个鸡蛋、50g动物性食物、100~150g谷物、150~200g蔬菜、150~200g水果、20~25g植物油。注意膳食品种多样化,提倡自然食品、均衡膳食。食物应体积适宜、质地稍软、少盐易消化,避免给幼儿吃油炸食品,快餐,甜饮料,包括乳酸饮料。
学龄前儿童:每日300~400ml牛奶及奶制品、180~260g谷类、120~140g肉蛋类动物性食物、25g豆类及豆制品、200~250g蔬菜、150~300g水果、25~30g植物油。每天的进食可安排3餐主食、2~3次乳类与营养点心,餐间控制零食。家长负责为儿童提供安全、营养、易于消化和美味的健康食物,允许儿童决定进食量,规律进餐,让儿童体验饥饿和饱足感。
注意事项
先进食后再饮奶,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,引入的食物不应影响总奶量;食物清淡,无盐,少糖、油;不喂食蜂蜜水或糖水,尽量不喝果汁.